吉林省人工智能及能源电力应用工程实验室

本研究团队于2018年12月被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平台,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应用,围绕新型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先进控制方法及控制、大模型计算、电力大数据分析、新能源发电设备状态评估与智慧运维、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与健康度评价等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至今,实验室已累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包括新能源电站智慧运维及智能态势感知、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电化学储能系统状态估计、大型电力设备运行故障预测预警及智能诊断等。 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也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成功转化为实际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动力。

吉林省人工智能及能源电力应用工程实验室致力于破解能源电力行业的关键技术难题,专注于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等“卡脖子”技术,确保能源电力行业的技术安全和产业升级。 具体展现出以下显著特色和卓越能力:

软硬件开发: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系统,如“风电机组远程状态监测硬件系统”、“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模拟试验平台”和“电力变压器数字孪生技术”。 这些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故障诊断和操作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能源电力系统向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

产学研深度融合:实验室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加速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吉电股份新能源公司等众多企业合作,开发的风电机组CMS系统已在多家风电场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风电场的运营效率,促进了能源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

知识产权与学术成果:实验室在知识产权积累和学术成果产出方面成就斐然。 自成立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包括9篇ESI高被引论文和5篇热点论文; 授权专利20余件。 这些成果涵盖了能源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数据挖掘等多个学科领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我国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知识储备。通过这些特色和优势,实验室正成为推动能源电力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